2025年5月16日,深圳南山區出現大規模白蟻活動,引發園區多家企業擔憂設備和建筑結構安全。為應對突發蟲害事件,深圳市政府首次啟動“蟲害應急響應機制”,調集多方資源聯手處置這一史無前例的白蟻危機。
據目擊者稱,5月初,位于粵海街道某研發大廈地下倉庫內首次發現大量白蟻巢穴。當時工作人員發現木質貨架被密密麻麻的白蟻啃噬,僅一夜之間,多個服務器支架底座出現結構松動。此后白蟻活動迅速蔓延至周邊樓棟,甚至侵入地下電纜管道,引發數起短時通信中斷。
“這并非普通白蟻,是一種對高溫高濕極其適應的新品種,行動隱蔽、繁殖迅猛,對木材、塑料、電纜護套均有破壞力。”深圳市廣深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(深圳市白蟻防治服務中心)技術負責人周工介紹道,該公司接報后迅速派出10余名技術人員展開區域勘察及誘殺白蟻作業,目前已封堵主巢三處、衛巢八處,初步遏制了擴散趨勢。
專家分析,今年深圳春季氣溫偏高,雨水頻繁,城市綠化帶潮濕度大,為白蟻繁殖創造了極佳環境。同時,部分園區舊樓未定期進行防蟲檢查,也成為白蟻滋生的溫床。
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蟲媒科發布特別提示:白蟻雖不直接傳播疾病,但對建筑結構和城市基礎設施造成潛在危害極大。建議各物業管理單位每年進行兩次專業白蟻巡查,尤其在4月至10月的繁殖高峰期要重點關注墻縫、地板、天花板等薄弱部位。
面對突發蟲害事件,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已聯合園區管委會成立“白蟻防控專項小組”,重點監控南山、福田、羅湖等高密度辦公區域,擬于本月底前完成第一輪全面排查和清巢行動。此外,政府正考慮引入白蟻生態監控系統,利用AI識別、熱感成像等手段,實現早發現、早響應。
不過,一些白蟻學者指出,完全消滅白蟻幾乎不可能,重點應放在“控制”和“管理”上。“就像城市里的老鼠,不能抱著一勞永逸的心態。”深圳昆蟲學會理事王春明表示,“更智能的監測、更科學的防治,以及全社會的蟲害意識,才是長期之計。”
受此次白蟻事件影響,部分科技企業臨時將核心設備轉移至高層樓面或異地數據中心,以保障系統穩定運行。同時,也有建筑公司表示將重新評估選材標準,在今后工程中減少木質構件的使用,并增加防蟻材料成本。
目前,白蟻防控工作仍在進行中,市民如發現可疑蟲巢或群飛現象,可撥打深圳市白蟻防治服務熱線,由專業人員進行免費評估與指導。
|